English

校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2000-02-09 来源:光明日报 张国民 王东海 我有话说

何谓校风,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学校的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等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在高校乃至全社会得到普遍认可的行为倾向,其要素由干部的思想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所构成。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陶冶学生的精神,铸造思想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约束学生行为和习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治学风格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求实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高校在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进程中所扮演的生力军作用和基础性地位已日益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受国际范围内各种文化力量的相互碰撞复杂局面的影响和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高校内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存在,校风建设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成为高等教育一项极其紧迫的工作。

当前,高校校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耐寂寞,心态浮躁。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素养。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样的诗句告诫和勉励做学问者。然而,近些年来,一些人面对金钱、权力和各种时髦职业的巨大诱惑,禁不住怦然心动,奉献弱化,强调自我多。在年轻教师中,有的重科研轻教学,认为只有从事科研,多写文章,多出成果,才更容易晋升职称,出人头地;也有的不愿意扎扎实实、潜心于实验室,深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还有的做科研动不动选高、精、尖项目,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识、设备、资金能不能承担得了,能不能有始有终,有无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中年教师中,有的一旦小有成绩,则飘飘然,不思进取。个别老教师,满足于“吃老本”,似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进取心减缓,对年轻人扶持、培养少,不管不问多。假论文,假成果,假文凭,考试作弊,时常见诸报端。

校风好坏,关键是看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在班子内部,校长、书记负有主要责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讲到风气建设时,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好形象,并提出形象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树立好形象,首先要树立清正廉洁现象。腐败现象无疑是老百姓最痛恨的不良风气之一,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重要的是经济上要清白,选人、用人上要公道,生活作风上要正派。其次要树立求实创新形象。求实就是提倡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干,在求真务实中开创新局面。创新就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全面的高度多次论述了创新问题,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环视一下我们周围,不论是一省一市一地区,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学校,凡是经济比较发达、教科研成果斐然的,无不与那里的领导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有关。

要着力建立有利于校风建设的科学机制。良好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使优良校风不因领导干部的调换而改变,不因社会环境和气候的改变而改变,关键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校风建设的科学机制。建立领导干部校风责任追究制。高校领导干部校风建设的好坏,是其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畴,定期述职,上级机关定期检查、考核,群众经常评议。建立校风教育机制。从学生入学,新教师第一天报到起,就要对他们进行长期不懈的校风教育,要努力探索一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职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校风教育方法,要使广大教职员工像熟知自己的历史一样,熟悉校风;要像爱护自己眼珠一样,珍惜校风。要建立校风激励机制。对于维护校风,弘扬正气的典型,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宣扬和扶持,对于那些败坏校风,有损学校形象的人和事,要敢于抵制和处理,造成一种明辨是非曲直,区分好坏香臭的浓厚氛围。建立校风监督机制。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任何一种没有监督的好风气都难葆持久活力。高校可充分利用老专家、老教授责任心强的优点,建立以有高尚师德教师为主、吸收各方人员参加的校风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校风评估,进行经常性督导。要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监督作用,强化舆论监督。

(作者单位:吉林军医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